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明孝陵的建陵形制明显区别于元朝之前的帝陵形制,开一代先河,其后明清帝陵形制皆沿用于此。
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古称钟山,素有龙脉之说。三国时诸葛亮远观金陵,赞叹:“钟阜龙盘,石城虎距,此诚帝王之宅也!”唐代诗人李白有“钟山龙盘走势来”的名句。
朱元璋登基后,为祈求帝系万世,十分注重墓址选择。朱元璋亲率精通五行的刘基和自己同村的开国柱臣徐达、汤和遍踏紫金山,并规定不得明言商讨,各自“定寝穴,各志基处,藏袖中”,待“三人合,穴遂定”,结果,三人不谋而合,一致选定今址。
从“风水”格局来看,此地可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宝地。早在南朝时,就建有规模宏大的佛寺,特别是梁武帝的师傅宝志公和尚,葬于此地。朱元璋特将寺院迁往“东岗”,就是现在的灵谷寺,并赐御匾“第一禅林”。
明孝陵所处地名为独龙阜玩珠峰,背后(北面)就是紫金山主峰,东面有邵家山,西面有富贵山,南面有燕雀湖,如图1所示。符合风水中“负阴抱阳”的关系,此地久有“前有照,后有靠”的说法。从更大范围来看:紫金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主峰东南面,是宁镇山脉的另一支,有宝华山、汤山、 青龙山;西面有北极阁山、鼓楼、清凉山系直到长江边;南面有秦淮河、护城河蜿蜒,还有江宁的方山等小山体(如图2)。
风水的驳杂理论分两类:形法与理法。形法的主要理论可归纳为“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以明孝陵来说,宁镇山脉为祖山,紫金山为宗山,独龙阜为父母山。东西两侧的小山应当为左右护砂,东面的山系比西面山系高大,也符合风水口诀中“青龙要高大,白虎不抬头”的说法。明孝陵水系也经过精心组织,其主要山水经东侧霹雳沟排向南面护城河,但在陵宫门前,引一分支由东而西蜿蜒向南入燕雀湖,其转折处有一小山“梅花山”锁住水口,此山是东吴大帝孙权的葬地,建明孝陵时,曾有人建议铲平梅花山,朱元璋说“孙权亦是好汉,留着给我看大门吧”。神道也绕山而设,恰好成北斗星状。(如图3)
风水中还有望气、尝水、辨土石等做法。而紫金山土石为紫红色,风水认为土石颜色以红黄白为上,青次之,黑为下。气的颜色以赤黄色为上,青白黑色次之。
这其实是古人把自然环境要素归纳为龙、穴、砂、水四大类,根据这四大类本身的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决定建筑基址及位向的布置。从本质上看,风水产生于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其理论来源于观察自然和改造自然地理环境的实践,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更深的反思,风水中有价值的思想及手法将会更多地应用于城市规划、景观规划中。
参考文献:
〖1〗 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第二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新周刊》杂志社编,绝版中国:受伤的城市和它们的文化孤本,漓江出版社,2008年
〖3〗 朱大星,敦煌本《老子》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
〖4〗 朱学勤主编,周易全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
〖5〗 何晓昕编著,风水探源,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
〖6〗 刘维才,明孝陵趣谈,中山陵园管理局编印,2001年